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,原油價格第一季度迎來一輪“跳崖式”下跌行情,國內外紡織服裝市場先后遭受打擊,乙二醇供應卻同比去年明顯增加。成本坍塌和供需矛盾凸顯,令乙二醇價格不斷下探,煤化工裝置承受較大的虧損壓力,檢修卻遲遲未現。整體來看,多重利空猶存,乙二醇價格將繼續探底。
供應壓力尚未緩解
第一季度,美國原油價格從60美元/桶以上跌至20美元/桶以下,石腦油價格跌破200美元/噸,對應的乙二醇成本價格為2600元/噸,上周國內乙二醇現貨價格跌至3150元/噸。成本坍塌令乙二醇價格大幅下跌的同時,石腦油一體化裝置的生產利潤持續回升,生產積極性明顯提高,煤價卻相對堅挺。因此,煤化工裝置的生產成本維持在高位,但煤制乙二醇的價格只能跟隨市場走低,合成氣法乙二醇報價下跌至2750元/噸的出廠價,按照目前通用的成本公式核算,煤化工單噸虧損千元左右。
當然,因技術工藝、資金來源、原料組成等方面存在差異,各套裝置成本構成差異較大,但對于3200元/噸以下的乙二醇價格來說,大部分煤化工裝置已經沒有利潤,后期煤化工裝置檢修可能會增加。目前已經有河南煤業3套共60萬噸、湖北化肥20萬噸、陽煤平定20萬噸、新疆天盈15萬噸等共計115萬噸裝置停車中,后期考慮停車的裝置還有120萬噸左右。如果以上裝置因虧損全部停車,煤制EG開工率將下降至50%左右。不過,今年恒力180萬噸、浙石化75萬噸裝置正常生產,石油制產出明顯增加,并且下游聚酯開工率處于往年同期的低位,對原料的消耗偏低。目前CCF統計的國內乙二醇綜合開工率為76 。3%、煤制開工率為70.76%,后期如果煤制開工繼續下滑至50%左右,乙烯法裝置保持正常運行,國內乙二醇綜合開工率則可能會下降至70%以下,依舊難改累庫局面。
整體來看,原油價格大跌令乙二醇價格持續下跌,對煤制乙二醇市場沖擊較大,但石腦油一體化裝置盈利向好,國內外裝置生產積極性高,乙二醇的供應壓力并未因價格下跌而緩解。
消費和出口均下滑
乙二醇的下游消費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市場,第一季度因疫情影響,紡織服裝的國內消費及出口雙雙下滑。統計局數據顯示,1—2月國內紡織品及服裝類零售額下降30%以上;海關總署數據顯示,1—2月中國紡織品及服裝類出口額累計值均同比下降20%左右。目前國外疫情加劇,中國紡織服裝出口訂單受到較大影響,將在第二季度繼續影響我國紡織服裝市場。
目前,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復工復產,但紡織服裝市場的復產時間較預期晚3周左右,江浙織機負荷在3月中旬回升至73%,但近日再度下滑至70%以下,聚酯開工率回升至84%,較往年同期偏低,對原料的消耗處于偏低水平,并且因消費萎縮,滌絲庫存高企,后期聚酯開工率有可能再度下滑。此外,乙二醇的港口庫存已經回升至116萬噸以上,有繼續累庫的預期。因此,在疫情影響下,消費疲弱令乙二醇庫存不斷回升,價格由此承壓。
綜合以上分析,原油價格大跌令乙二醇成本坍塌,價格持續下跌。與此同時,石腦油一體化裝置盈利情況大幅好轉,生產積極性提高,但煤化工裝置成本壓力較大,裝置減產預期較強。紡織服裝市場受到疫情影響萎縮, 乙二醇消費疲弱,累庫局面難以改變。整體來看,利空繼續發酵,乙二醇價格將繼續探底。
(作者單位:國投安信期貨)
|